Mr.6 搬家了!新家地址是 http://mr6.cc

July 29, 2006

img

由於版面調整與未來規畫等眾多因素,Mr.6 要搬家了!請將bookmark裡的網址改至以下,並向新站重作RSS訂閱,才能繼續收到Mr.6。 

http://mr6.cc

 

新站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Wordpress的Import功能有蟲,竟然無法將XML檔案中的comment部份全部import進去,於是造成的結果是:所有的舊留言都不見了!

 

好消息是,從今起留言區將從一般部落格文章底部,移至每篇文章的「右手邊」(如上圖圈圈處),某日在網上漫遊發現有個blog這樣設計,覺得很有意義,這樣設計反應我寫部落格最終目的:策進,所有的留言和文章合在一起,融出一個力量一個方向,才是本站的資產。(FireFox的字體在留言部份已特別改善,不過欄面稍嫌狹小,試用不好未來還可調整)

未來寫作可能更多樣化,也考慮加入其他元素。請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留言、慷慨分享心中寶貴意見,謝謝!


找我善搞,一個都不能封!

July 28, 2006

img

「到台灣找我玩,同志!」是台灣少數利用百萬網站的架構設計的網站,背後的製作人是陳宇任(Funck),從部落格簡介得知Funck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兼華語流行音樂詞曲作者」,設立此站目的是希望將台灣「最精彩、最有人情味、最有誠意的生活內容全都端出來,並邀請中國內地的朋友到台灣來玩,與台灣真正有意思的人、事、物交個朋友。」

此站已開幕近三個月,有趣的是,Funck才剛開站一個禮拜就接到朋友不解的詢問:「原來你是Gay?」讓Funck在好多網站都要強調一下「這個站真的和同志一點關系也沒有」。但更大的爭議我想是在政治方面,我不認識Funck,也不知他有無政治動機,但今天Mr.6所要討論的絕無政治意義,因為我純粹是用欣賞眼光來討論一下這個台灣唯一的百萬網站、台灣極難得的「善搞」(何謂善搞,請看這裡)。

一般國內網友對這個站的印象肯定不深,因為Funck所鎖定的主要讀者顯然不在台灣,從方才「同志」的取名、blog中充滿「內地味」的用字遣詞,就說明了站主主攻大陸市場的決心,寫作題材也因此儘量選擇如石牌捷運站旁的新疆羊肉、天母二手書店的「馬可思的偉大發現」,來吸引大陸看倌注意。目前吸引了八間台灣商家響應、共賣出136格(每格10×10畫素,總共13,600 pixels)。我不知它「畫素一枚十元」是指一格還是一個pixel,若是前者,Funck賺了$1,360元剛好可吃一頓王品台塑牛排(還不必翻箱倒櫃找9折折價券),若是後者,則Funck已賺十三萬。當然,Funck一開始是否以打折甚至免費的情況讓與商家,不得而知。

可預見的是,這位創意家創作能量驚人,顯然無法滿足於成天在歌詞裡挑戰新聞局審核官們可接受的極限或在歌曲裡硬塞個怪腔怪調的和絃,自從開站以來,創意竟還源源不絕,沿伸出其他的小活動、小創意,個個幾乎都是「善搞中的小善搞」,它的部落格裡處處都是試探,譬如這篇「她的生命中還沒有內地朋友」,將一位找Funck作市調目前就讀台北某大學四年級素昧平生的「郭同學」介紹給大陸人,看看誰要帶她去遊神州山河,我很好奇未來二個月會不會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若有,不用說,又要搏到媒體版面了。

不過,「到台灣找我玩,同志!」進行了二個月, Funck才突然發現一個大問題,他部落格所在地blogspot網域早就被中國政府整個給封了(想當然爾,這個全球流量最大的BSP裡不知放了多少自由言論),於是Funck將整站移到了自己的主機,然後,或許他發現中國網民還是看不到,就算看得到,那些「來台灣找我玩」的台灣網站廣告,在內地仍然通通無法瀏覽,這個惡耗如同對著Funck的善搞活動宣判了死刑,於是七月初Funck又發起了「一個都不能封!」運動:「雖然部份台灣網站翅因為色情內容、政治議題而被封鎖在中國網海之外,但卻有很多台灣的個人與商家,只是單純的希望藉由網站或blog,將自己生活內容與產品服務介紹給內地同胞分享…。」他想建立一個機制,讓自認「乾淨」的台灣網站可以向對岸請求「不要封我」。

Funck為了維持自己的model而發起「一個都不能封」,假如沒搞起來,那他的「百萬網站勢必就得轉型;假如搞起來,那他就是因為「一個都不能封」而搞起來,然後很可能要永遠都在這個「一個都不能封」兜不出來。說來說去,沙盤推演下來,Funck的未來很有可能完全就仰賴並鎖死在「一個都不能封」之上,但這樣的結果,卻不是我所樂見的。

因為,它就失去了Funck原先「善搞」的原味。假如世上真的可以把「善搞」當成一個產業的話,「百萬網站」絕對就是這個產業的第一間廠商,也早就為善搞打下了非常清楚的定義。就拿這個「到台灣找我玩,同志!」網站來說好了,為何它是真正的善搞?不只是因為它搏得眼球(假如這樣的話好多公益活動都是善搞),也不完全因為它以一人之力發起了一個或許會造成萬人響應「一個都不能封」的運動與申請機制,而是因為它,是可以「賺取快錢」的!它從遍地皆無,硬就創造出一個經濟價值,就像內華達沙漠硬就建出一塊拉斯維加斯是相同的意思,是人類文明最了不起的成績單,因為這是最難的事情(這跟什麼賺錢比花錢容易、施比得還困難又沒什麼關係了)。但,尤其是財經界人士,對「善搞」只有叱責或嘲諷,認為它是個泡沫、是個假價值。事實上所有的新銳商品出來,也是總有一堆人去批判這些東西是假價值,我覺得重要的是,這些善搞家在不花太多個人時間、不動用太多他人資源的情況下,業餘閒暇時間搞個「善搞」,只要有人買單,又沒有犯法的情況之下,這場實驗儘管可以繼續進行著,它是在試試看到底透過internet所做出的價值可以是什麼,它可以炒出怎樣的青菜。

再回到我們的「到台灣找我玩,同志!」網站,它創出的經濟價值在哪裡?看起來它是在賣廣告,其實它從一開始就扮演了一個不得了的「互聯網橋樑」角色。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像台灣與對岸這樣封閉與互不信任的經濟體,一直都還有一些商機存在。矽谷知名科技創業家陳宏的下一步,竟然不是科技公司,而是決定成立美國與大陸之間的新版高盛。所謂的「互聯網橋樑」牽扯到的不是台灣的智慧結「晶」晶圓廠和面板,也不是那些有的沒的文化情操,而是其他所有小小的無傷大雅的商機,譬如觀光、譬如交朋友、假如通通都要透過funck,那funck這條橋就可以開始收費了。

而最扯的是,這座橋、這些商機,一切都是從一個只有一頁的簡單網頁與一個免費的Blogspot部落格開始,這,套句Funck的內地用語,這,就叫做「徹徹底底」的善搞。


網路水餃也有它的未來

July 27, 2006

img

我在新書裡預測2017年會有來自華人世界的連鎖快餐店搭著一股西吹的「中國文化熱」幹掉麥當勞、肯德基。這句話背後的憑據是在於中國菜的種類繁多,就談澱粉類好了,就有饅、包、卷、麵、粉、餅、絲、粿、餃,每一項下面又有好幾種,現在的中國菜或許只在中國吃,但它所蘊含的未來潛力、輔以西方的行銷與展店手法一定不可思議。不過,在2017年來到之前,中國菜肯定還是需要一些基本口味的調整,讓它更符合快餐原則、切合年輕口味。

大陸最早期也最出名連鎖快餐店之一要算是「振鼎雞」,可是目前大陸市場過於激情,胃納量太大,所以創意家只忙著直接抄襲現有的就賺翻了,不出多久出現了鎮鼎雞、振頂雞、全鼎雞,賣得全是一模一樣的2元雞肉湯麵和現切全雞。目前大陸很多商家有雄心去搞一個全國性的快餐連鎖,但他們削價、仿冒的競爭方式卻無益讓中國快餐業朝向更創新、更國際化方向。

而中國食品的國際化,反而可能在台灣的網路上,先悄悄的開始試行。

朋友W君離開企管顧問公司已一年多,當年他是前途看好的超級sales,卻毅然決定追求創業夢。記得那時他一直在找新創業方向,曾在夜市幫忙過的他,看到朋友都在經營QK、五十嵐之類的新飲料店,又看到自己親戚從事水餃實體小館多年,於是他躍躍欲試,想重回「馬路邊」好好開一間人氣水餃店。

不過,後來不知是我那時候跟他在101大樓討論了internet的遠景影響了他的決定(當時喜歡慫恿人家上網創業),還是W君自己本來也對網路有他自己的憧憬,三個月後我透過其他友人,得知W君並沒有租屋開店,反而有家「曾師傅鍋貼水餃專賣」在網路上悄悄開幕了

進入冷凍水餃網購這塊市場,W君所要面臨的競爭已非常激烈,其中最大的競爭者是鄉味水餃據報載目前鄉味的客戶群已經總累計到一萬以上、每月出貨量是六萬顆。另外還有美食屋真水美雲就是我都已經排在鄉味的後面。另外,基隆菜市場賣的水餃一顆已經低到不到二元,一包60顆才100元。開店一年來,W君得先從他在企管顧問公司深植的企業人脈所引伸的團購市場開始,才將腳步站穩。

網購業者沒有經濟規模,最多只有簡單的機器、大多還是手工,比價格拚不過,怎麼辦?只拚口味,可是水餃口味再拚也是細微差距,網友各說各話,怎麼辦?「水餃創業家」別無他法,為了活下去,只好創新、創新、創新!台灣企業裡,一級主管天天拿著各類商業雜誌叫二級主管要「創新」、二級主管天天要小員工「創新」,結果沒想到,最棒的創新典範,竟然就在他們呼朋引伴一起團購的這些產品裡。

水餃,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創新舞台」,它就像一塊空白的塗板,自由塗抹揮灑的空間相當大,它的基本底構永遠一成不變,就是「皮包餡」,大部份的人可在餡裡不斷的改善,少部份人如「幸福水餃」還甚至把腦筋動到皮上面去。試了一陣子,這群台灣「水餃創業家」終於發現,單單只是好吃還不夠,還得推出「絕對只有我家有」的口味。對,就是口味,創新口味,回歸到食品最基本的原則,於是,順搭著網購與團購市場近幾年來的活絡,讓整個台灣突然變成了「試吃工廠」。這些創業家發揮了創新的精神,而團購客戶則成了快樂的試吃小老鼠。

看看這麼多各式各樣食品網購下來的成績,我們看到了嘉義小女生自創的「咖啡香腸」、「杏仁香腸」熱賣,所以,這樣的「全民試吃活動」何嘗不好!它為中國食物注入了一些一般小餐館不敢注入的新元素,直接接受市場的考驗,從這角度來看,台灣事實上已經透過「網購」開始試練新中國菜、開始「搶先佈局十年後」了。

W君與其他「水餃創業家」的方向,更符合我在書中寫到「2017年網購商品比實體通路貴」的預測,網購家直接給客戶,不必經過層層通路、店面,以科技人常用字就是連「最後一哩」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品質負責到底的情況下,加上有自己的特色,價錢便可以提高,利潤空間增廣。看到W君把從前企管顧問公司旁聽學的那些「體驗行銷」、「感動策略」全都在想辦法應用在他初生的水餃生意上,我默默的為這些水餃創業家喝采。

W君昨天突然神秘兮兮的打給我,要介紹我他剛新研發的口味,送給我二十粒「日式起司香水餃」叫我試吃。他的起司餃原來和意大利麵不同,也和日本零食不一樣,它是在原本水餃餡兒經過少許口味上的調整之後,加上cheese。據W君說這個起司口味並不是他第一個嘗試,之前他買過德國臘腸,也試過一些如咖啡與牛奶的口味加入水餃,做出來的成品,連他自己都吃不下去;我可以想像當他試了好幾種起司,終於找到他要的口味,就像愛迪生找到鎢絲、燈泡突然點亮的模樣。因為一咬下去,除了原本水餃該有的口感,還隱隱感覺到溫熱的起司緩緩滲進齒縫間,東方的餡與西方的起司兩者混合一起,味道竟互相不搶光,水餃味道獲得保留,只在它之上又鋪上一層薄薄的、幾乎無法察覺的cheese味,等到繼續嚼下去才將兩者漸漸揉合;大概是因為起司特質起了功用,這顆水餃嚼起來的底蘊竟深不見底,我平常吃飯的速度可以五分鐘幹掉一盤水餃,但這顆起司餃卻讓我一顆就嚼了半分鐘還捨不得下嚥。(註:別誤會這可不是置入性行銷)

市場正在爆發,彼岸也已經開了幾間水餃連鎖店,譬如「大娘水餃」已在華北、華中、華南、東北甚至國外都有設點(但可想像它國外的點並不是麥當勞的水準)。台灣的水餃創意家們,若要「根留台灣」請留意訂單是否來自大陸,小心,等到大陸商家突然競爭得手軟、想開發新口味時,那些經過台灣各路美食家反覆試煉過的超級配方,別被他們偷走了。


八卦媒體的2個尼克

July 26, 2006

img

水果報紙數字周刊兩家媒體互搞姐妹相殘,唯一獲利的是壹傳媒的大老闆黎智英,只需偶爾從香港飛來半躺在陽明山豪宅,一邊吃鮑魚一邊欣賞自己在台灣開拓的媒體帝國。相較之下,美國的八卦媒體雖無法像台灣、香港這樣霸佔主位,但走的是小眾市場,也有三種以上的小報在超市最顯眼處供人購買,而美國Gawker Media也加入「八卦新聞網站」行列,它原先旗下目前有十六個部落格包括Gizmodo,大老闆叫做尼克.丹頓(Nick Denton)。

老尼克今年二月開了「Valleywag」八卦網站,八卦的對象是矽谷網路界的聞人。就拿昨天最新的新聞來看好了,它講了矽谷知名部落格TechCrunch的一篇關於「舊金山出現驚爆聲」的錯貼文章,也討論了Google八月即將開辦的舞會,它批露了另一個知名部落格主GigaOm的照片以及兩則關於他的笑話,也討論了YouTube系統的中立性,它非常注重時效性(搶在記者會發生二小時前就搶先報導)的提到HP即將買公司的新聞,也提及了這周末被眾人忽略的加州用電危機,字數不多,但篇篇都是切合著矽谷網路使用者身邊最關心的新聞,而它寫作的用語與寫法幾乎可說幾乎口無遮攔了,網路媒體少見的麻辣重口味:「YouTube即將死翹翹」、「HP說謊還被稱讚」、「Wired雜誌馬上要臭酸」…。

這些報導的背後的寫手,是一個叫做Nick Douglas(暱稱小尼克)的年輕小伙子,他只有21歲,並不是什麼大記者,大學時期是整個美國極少數熱中於寫作與經營自己的八卦部落格者。老尼克看準了有些人就是愛八卦,願意坐在車內等整晚只想知道這位男星在女星閨房裡到底是待了五小時還是六小時、穿著什麼樣子、有沒有換過衣服,老尼克要找的就是這樣的「被八卦附身」的年輕小子,加上小尼克在矽谷無親無故,飆起八卦文章不會觀前顧後、牽腸掛肚,於是老尼克給他一些薪水,要他搬來西岸的矽谷,一周寫稿五天,每天出至少十二篇短報導。

Valleywag抓到了八卦的精髓,就是它最精彩的文章一定是寫到一些個人的事情,而且很多是關於Google內部個人的流言蜚語。因為矽谷人對Google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然矽谷沒一間公司設圍牆,但Google彷彿有個隱型圍牆在那邊;裡面太多有錢人了,每天開車上班可享有代客泊車valet parking服務,旁邊有個小小運動場每周二出來踢足球。Google數百人之中,Valleywag最喜歡追逐的首要對象又是Google的副總裁兼發言人Marissa Mayer。這位小姐今年才三十一歲,從史丹佛畢業就進入Google搭上衝天火箭,清純臉龐是矽谷難得一見,自然有很多話題可在她身上亂寫,小尼克為它取了一個綽號:「M&M巧克力」。

目前Valleywag一天約三萬人次的拜訪量,還在成長期。不過就和所有八卦媒體一樣,很多主流人士皆對它叱之以鼻,沙丘路上的創投對它很是不爽,但,就算這樣,連他們自己偶爾也要瞄一眼,Wired雜誌高層與Paypal創業家已公開承認他們都是訂閱戶。事實上據說Valleywag最忠實的讀者是遠在紐約金融界、天天西裝套裝鱷皮公事包的專業經理人與公關,因為他們若想要瞭解矽谷的新經濟與文化,第一步就是這裡。

台灣的新聞常讓知識份子看得頭頂冒煙:「這是什麼爛新聞也在報!」常有錯字、不專業的記者,新聞的自由常被討論,很多知識份子、社會關懷者很希望台灣的新聞能夠愈來愈好,但有沒有人去問,「為什麼台灣的新聞要愈來愈好?」有了有線電視後,誰轉了哪台、收視率怎樣應該都很清楚,新聞不好看,就沒有觀眾;假如觀眾還在,就表示他們還算喜歡目前新聞的報導方式。觀眾是最愚蠢的,但也是最固執的。據說,中國大陸第一批的觀光團來台灣,竟然不想跟行程到日月潭,只想待在旅館看台灣新聞:「你們的新聞真的有夠好看!」

願意去研究為何八卦會這麼風行的人,有些會歸功於黎智英的經營,原來,八卦市場的經營或許就是要有一種宛若烈士般的一定要八卦得徹徹底底、身敗名裂的決心,但很多人忽略了八卦媒體的新聞專業素質。我曾與一位前蘋果日報主管閒聊,它們內部新聞稿件審核之嚴格,排版、製圖一點都不能馬虎,所謂不能馬虎不是不能有錯字,而是不能讓讀者覺得「不好看」。

被海扁一頓卻拍到照片立大功的攝影記者,黎智英當場脫下勞力士表重賞,反之犯了大錯的的同仁也當場馬上fire,因為早已準備另一個人在等著遞補。我自己出書被蘋果日報採訪,卻從來沒有上過版面,因為和其他新聞比起來「不好玩」,「當狗仔隊也沒這麼簡單。」壹周刊的排版與用字已經到了中文的最高水準,不但新創字眼立刻竄紅,其他雜誌究竟學不學得起來,只要比較各雜誌為明星照片旁邊配上OS的「設計對白」的水準就可以感受到了,壹周刊的「設計對白」硬就是要比其他的還要精采,莫名其妙的。

不過,我雖然不在壹傳媒內,但我可以想像,連八卦大王黎智英也發現,他在台灣混了這麼幾年來,也從台灣多采多姿的媒體產業與生態得到了一些新的靈感。我覺得,台灣媒體是一個可以外銷的產業,尤其是做這些每天聳動人心、讓人心血指數升高的新聞編排的流程,拿到網路上去。

任何「太正經」的社會活動,一定就製造了機會讓一個比較「不正經」的產品在旁邊跟著走。八卦之風絕對不可長,但也無法滅之;既然台灣人八卦起來竟然不輸給香港人,或許我們有這方面的天份與資源,大陸還有十億人的市場等著。

而且,我看東西比較商務一點,看一個產業不爽,唯一能幹掉它的就是財務報表;只要它不賺錢,就會被取代。假如不希望大家再看那些動不動就「蔡依林秀G奶」、「王怡仁上演喬奶秀」、「利菁爆乳」,那就來寫一些更有趣的東西,題材會有,就在身邊,慢慢的就會把它換掉。八卦不見得要寫低俗的腥羶情色,也可以寫些幽默的身邊事,只要有人超愛看,就不怕沒人掏錢買。台灣很多有理想的媒體聰明人,用的方法都「太正經」了,苦勞網破報生命力新聞南方電子報Taiwan IMC,都是很棒的新勢力媒體,假如能讓「正經」的感覺再淡化一些,或許突然間就得到了更足夠的火力和八卦媒體正面宣戰。

市場永遠還有空間讓更有智慧的新媒體加入,網路的channel也永遠開放在等著,網路寫作與創作的年齡愈來愈低,許多部落格格主大學都還沒畢業,我想台灣現在已經有很多「小尼克」了,現在,就是等著下一個、比黎智英稍有水平的、並幫台灣媒體放眼全球市場的「老尼克」的出現。


二千萬人海之中的200人

July 25, 2006

img

上周與業界知名的IX Blog背後的幾位高手見面認識,從他們那兒學到許多新知和想法,其中之一就是:「五萬人現象」。什麼是五萬人現象?那就是這兩年來的爆紅的新一代網站如TechCrunchFlickrdeliciousdigg雖然看似人氣鼎沸,其實或許都是同樣的那「五萬人」的重度使用者在來回使用著,於是造出一股「它很紅」的假像。事實上,走到矽谷以外的地方,沒人知道這些網站的存在。還記得當時聽了這句話,剛挖一口日式烤牛肉飯的湯匙就這樣懸在半空,冷汗從背脊涔涔冒出,和考完試在走廊上和同學對答案,結果發現自己公式背錯、整個大題全錯是一樣的感覺。「什麼,這一切全是海市蜃樓?」

TechCrunch、GigaOm這些以新網路為主題的部落格目前的成功,我想所有部落格格主,尤其是寫tech的,既每天以它作讀品也以它作為人生志業,可是這一切原來都只是一個小小市場。部落格就算了,最慘的是那些花錢請這些部落格增加曝光率的Web 2.0小網站,一周之內湧進五萬人,爆了,以為自己紅了,其實只是一群喜歡早起的先期使用者,而且他們毫無黏性,可能申請完會員、加入幾筆資料,就跑掉了,這個網站永遠埋在他七千筆de.licio.us收藏之中永不見天日。

不過,「五萬人現象」不見得是一種錯誤,反過來看,或許這也證明了網站產業根本不需全球的支持也可自己形成一串供需平衡、循環不息的活絡商業鍊。荒旱的沙漠只需這麼一平方米的綠洲,有個水源和小小可耕地,就可以活下去;一個成功的網站(無論是部落格、或是商業網站、或是好玩的站)就像政治人物,不見得得擁有各形各狀的網友的支持,但只要支持它的人就是死忠的支持,就算知道自己只是那其中關在房裡的五萬名「怪腳」,也還是傻傻的支持下去,它就可以繼續營運出一個機會。

所以我並不會因為「五萬人現象」就看衰Web 2.0的發展,因為Web 2.0本來就只是一場「大實驗」,通往更下一代網路的一條連結,五萬人已經是所有人可找到的最大的實驗室了,這五萬人不但會讀、會用,還會做、會寫、會講、會想、會玩,而且還很有錢(很多創投隱沒在其中)、有時間(有些早已創業成功在家休息苦思下一個創業目標的serial entrepreneur)。

今天要討論的是,「五萬人現象」拿來應用在台灣可說再恰當不過了。美國矽谷有五萬人,台灣的軟體網站產業死的死、倒的倒,有些在其中的雖然表面做的仍是網站、營運內容的卻不再視其為網站看待,所以,尚還有網路「創業」熱情的部落格格主及軟體工程師、創業家林林總總加起來大概只有二百人,就稱它為「二百人現象」。

恰巧我去年曾在管理雜誌寫過一篇題目不相干的文章,叫做「200人能幹什麼」。我說的是Skype:

「中國熱」到達巔峰之際,五千名香港迪士尼員工在這個新世界的中心經營起一間龐大且熱鬧的新樂園。而位於世界角落的中歐小國盧森堡(Luxembourg)、愛斯托尼亞(Estonia)的200人,除了等著被世界遺忘之外,還能幹些什麼?

……200人能幹多偉大的事?就像Skype這樣的事!儘管有老前輩Yahoo、eBay、Amazon在前,Skype這樣的故事早已不是頭一遭,但是先前那些靠網路開花成果的公司,雖然也是從零到一百億的高度成長,仔細一看,這些網路公司最後都只在網路世界「自己玩」,最多只威脅到傳統的百貨通路業。Skype呢,卻可望一舉推翻(unseat)最難搞的電信通訊產業,此產業在每個國家都是由政府主導或才剛民營化不久的巨型組織,卻無法抵擋無孔不入的小小Skype。才不過短短的兩年時光,只要可以連接上網的電腦使用者,都可免費下載Skype網路電話軟體,立即和百里之遙的親友聊天打屁,收話品質是前所未有的清晰;Skype就像一隻又一隻的紅色小鳥(Skype標誌是紅色),飛入尋常百姓家,等到電信老大哥們察覺大勢不妙已遍地皆「紅」。

事實上,若將台灣這二百人集中在一家軟體公司、發展幾套超級殺手級產品,賞予比聯發科還肥的配股,它絕對就是超級有規模的軟體公司了。但就算找來了Lou Gerstner、Carlos Ghosn級的CEO、全球最會營運的COO、最會行銷的VP of Marketing、最油嘴滑舌又精通美日韓德印法語的sales,只要一個閃失,還是弄得整艘船咕嚕咕嚕沉了。

但現在的情形更糟糕:台灣僅存的這200位還有創業心的網站創業家,像打散的蛋一樣分散在各處,雖然是從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科系出來,做的工作卻在完全不同的領域;只有在夜晚在網際網路的黑海中游沁,才又重新發現對方不但還活著,而且還關心著同樣的題目、分享著相同的興趣。打聲招呼,哎,時間已經到了,不能再聊,明天還要上班哪,要去睡囉,881!

矽谷的軟體工程師最後高昇到「Chief Architect」、「Engineering Fellow」,可以領到比CEO還高的薪水,他們活得理直氣壯多了。但在台灣分散各處的二百人待在這行業裡只是在空作夢,所以大家得想辦法斷尾求生另闢新路活下去。已經轉行的得忍受永遠覺得自己走錯了什麼路、永遠覺得自己是歪著頭在走人生路,還沒轉行的就得在小小市場裡努力划水讓頭繼續浮在水面上。此風延燒到創投界,有的創投工作者明明大學、研究所都是學資訊工程的,卻死都不承認,怕別人以為他不懂電路設計、不懂半導體物理,但說到網路創業,他還是會眼睛一亮,有如百歲老人長滿白繭的眼裡冒出一點年輕的星光,「HemiDemi? 你…你再說一次那個名字?」

這二百個還對網路創業有興趣的人,無論是創部落格、創公司、還是任何周邊軟體,雖然無法集合成一間公司,但至少可以除了在網路各看各的網摘、時空交錯的互相在對方的領土上灑尿留言外,事實上在業餘平常時,都可以出來聚聚,為我們所愛的東西,做點我們都想做的事情。

二百人可以做什麼?如果我們可以集結分散的力量,有趣的未知未來,才剛剛要開始。

(註:Redeye VC所謂的「五萬人」是來自TechCrunch今年五月的RSS訂閱人數,目前此人數已增加到76,338人 感謝ixblog與asker,此人數應為89,574人)


8by1不只是一張清單

July 24, 2006

img

「43願望」(43things.com)是一個專門讓人寫願望的網站,它不像美國的婚禮禮品清單網站真的會帶來親朋好友的禮物,也不像聖誕老公公網站真的會收到北極寄來的信;它只是單單純純、簡簡單單的讓你把你的願望,四十三個,寫在網路上公諸於世。就這樣。

「43願望」的成功也吸引了一些分身出現,譬如「43旅遊地點」「43位想見的人物」,其他國家有德國的Aimido等,中國大陸的仿傚貓更是族繁不及備載,其他利用tagged list概念的還包括Ta-Da List等。但其中我認為最有趣的一間、而它的創始團隊我恰好也認識,就是「8by1」

「8by1」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每個人可以輸入「我心中的八項希望世界改變的事情」,每個人心中都對生活周遭有些想法,某些事看不慣、某些活動希望去發揚。「8by1」的名字取得絕妙之處就是它還隱藏著另一層的意思「vertical infinity by anyone」,因為將「8」轉個九十度就會變成「無限符號」,表示這個網站讓無限制的事情可以「by」任何一人就可達成,憑一人之力就可推動全世界,取名上可謂非常細膩用心。

它的想法是,假如每人都輸入他心中最care的八件事,一定會有一些重覆,譬如「布希下台」、「美國自伊拉克徹軍」、「微軟停止壟斷」,這時候8by1可以幫他們共同發起一些事情,譬如印印T恤啦、辦辦活動啦、寫寫聯名抗議信啦。這是目前我所看到的第一個除了讓大家看看別人的「清單」過過癮之外,還會讓群眾自己集結微薄力量的網站。由於這個站才剛開始,因此目前還看不出成效如何。

不過,「43願望」去年紅了一陣子後,最近倒有點暗淡下來了,「tagged list」這方面也沒看到太多新的競爭者浮上水面,我覺得很是可惜。我沒有「43願望」的相關資料,因此不知道是不是使用者開始對寫「清單」感到厭煩,但我一直認為,像這種刺激使用者去寫「xx個最想見的人」、「xx個最希望改變的事」的網站永遠都是很迷人的,無論是歐美還是亞洲孩子從小都已經寫習慣這樣的作業:「最喜歡的五種顏色」、「最喜歡吃的三種水果」。寫清單或許是人類某部份的天性,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像電影「雙面翻譯」裡妮可基嫚飾演角色的哥哥那樣的「隨身帶一本清單簿子」(keep a list)的習慣與偏愛。這世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話想說,透過「43願望」這樣公開題目一問,所有心中的想望通通都吐出來了。

和「Web 2.0」的tagging等概念相加在一起,「清單網站」也許可成為一股潛力十足的新勢力,為什麼?因為就像8by1所預測的,大家的清單內容很容易出現「重覆」,因此它所交叉編織出來的內容,非常精采,它讓人寫了一個清單,寫完以後可以還藉由找到相似的,看到有A、B、C幾個人也有同樣的願望,接著又可以看到A有什麼其他的願望,B又有什麼其他的願望…。別小看這動作,會可是會讓人看著看著不知不覺上癮的。很多人在別人的delicious書籤中游來游去看得流連忘返大約也是這種感覺。此外,嚴肅一點來看,透過大家不知不覺的貢獻自己心中的「清單」,甚至可幫助人工語意分析taxonomy上的不足(稱為「folksnomy」),可讓網路朝完全semantic web的目標再前進一大步。

不知該慶祝還是該哀悼的是,「43願望」的直接價值,早在一開始就被亞馬遜看上,去年初甫創立就收到亞馬遜的投資,而且後者還是偷偷摸摸,直到被小報雜誌踢爆才承認,金額依然未明。亞馬遜希望從「43願望」得到的可不是什麼「集結眾微薄力量」還是什麼「人工語意分析」,而是單純想知道到底這世上大家的願望是什麼?亞馬遜就可以想辦法準備好相關商品,以一個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的價錢,賣給這些最需要的人。

已經一年多了,「清單網站」產業好冷清,8by1下一步該怎麼走?下一個新站又在哪裡?對於有創業性格的台灣軟體工作者而言,它或許是業餘一個相當容易也很值得嘗試看看的新創業方向。


「火星文」要自己給自己加油

July 23, 2006

img

「網路新字特搜隊」(Wordspy)是一個已成立有段時間的美國網站,當初立意是看到網路上天天都有新的辭彙,在字典裡卻找不到,所以就組了一個「網路新字特搜隊」,也接受眾人自行推薦新字,最後能被他們認可為新字的唯一條件並不是「長得像英文」或是「一定要學者認可」,而是「曾在多處被引用過」。意思是說,今天「囧rz」這個字只要在幾個部落格裡提到,就可以被「單字偵探」給納入正式的字海,以後推薦給字典廠商。和「維基字典」的方式比起來,它要來得妥當正式一些。

但今天想討論的是,它們做這種事的「心」。這種open-minded的思維,是華人最為缺乏的。華人的文學如果再繼續壓抑極創意的文字下去,將會浪費一個難得的翻身機會。

我曾經在某專欄裡寫過一段話,後來,為了避免爭議而把它拿掉了,現在我再摘錄在這邊:

前陣子大陸知名作家余秋雨在某大賽中當場批評參賽者,「豐功偉績」、「技不如人」都不是正式的「成語」,讓我對我的偶像非常失望,這兩個四字片語究竟是不是「成語」到底有何傷大雅之處?我想,余秋雨胡塗了,連那些找到機會就修禮余秋雨的人也全都胡塗了。

Google讓「背頌時代」正式成為歷史,在這個時代真正重要的能力是「找東西」;很會找東西的人,能夠很快的找到東西,融會貫通,並且為它加值創意。抓到這樣Google時代的精髓,就不會覺得「火星文」是教育墮落的象徵,大時代的改變,不是前一代的人所能理解的。我們討論「水花四濺到底是不是成語」,實在毫無意義,水花「八濺」難道不行?因此,「3q得0rz」也無罪過,從Google時代來看,它是一種劃時代的創意發揮,而且Google很快就讓這個新字「找得到」。

中國字向來難寫,現代小孩的打字如此快速,以一分鐘可以打100字以上的速度,已比所有使用筆速寫的速度都還快了,還可以回來修改,創作能力大為增強,這時候若習慣在網路上找尋資料,如同方文山,短時間便能創作出一篇夠創意的作品。因此,「找東西」的年代或許能為中國人突發出另一波比擬「盛唐」的文化時期。

怎樣,我就是覺得「火星文」很了不起!那些國中老師三天兩天在電視新聞上語重心長,他們又改到什麼特爛作文,在我耳裡,就好像羅馬時代天主教士罵科學家做試管燒杯實驗,或是民初傳統衛道人士批判女性主義者一樣。這些國中老師既然這麼會「改」,那他們會「寫」嗎?請問他們每天放下手上那枝紅筆後,離開學校,曾經自己拿過藍筆寫作嗎?就算有,他們寫的字數恐怕都不比自己孩子每天在電腦裡打的字數還多!不知哪一集《誠品好讀》曾經提到某作家提起台灣現在很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所有人的作文出現「格式化」的現象,大家猛套「公式」、「成語」在自己的新創作品裡,大家寫的東西到最後都是那一套,同樣的開頭、同樣的結尾,這些老師寫的作文大概就是這樣。

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我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出書,因為一聽到我「出書」,除了說要去買一本捧場外,也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告訴我,嗯,他們也常常看書,「我都讀泰戈爾,喔,還有最近那本xxx也寫得不錯…。」然後終於好像忍不住的說:「你有常常在看書嗎?不然怎麼寫書?」

因為我在他們面前就像大家一樣的平凡,一起吃飯一起打鬧,實在不像是「他們心目中」的那種寫書的人。寫書的人該是多麼有學問、多麼崇高、多麼難以高攀哪!

那麼,這個城市裡,誰是寫書的人?王文華學長也曾經提著兩只垃圾袋穿拖鞋在東區被前女友和新男友撞見啊。沒人像是「寫書的人」。

寫書之後,我變成朋友間的「出版專家」,至少十個人(都是本來知道文筆很棒的)向我要求介紹給出版社,我第一次有點猶豫,想說我這麼辛苦建立的關係何可以讓你就這樣拿走;第二次就發現,他們寫的與我不同,和半生不熟的朋友一起在一個月千本的書海游泳總比和陌生人一起還好,到了第三次、第四次我發現,他們拿了email、拿了總編姓名,卻都沒有完成書。我才知道原來寫完一本書是這麼困難的事。

原來,世界上很多人只會「讀」,卻不會「寫」!

已經有太多太多讀的人了,這世上早已不缺,現在只缺「寫」的;既然部落格已讓寫作變得很容易,為何這些國中老師還要打壓這些新文學的創作、這些新辭的使用呢?即使是誤用,這些老師在急著糾正之前,有沒有去深究孩子背後想表達的意涵呢?

我們今天聽到一個資訊,不是馬上要抄在筆記簿裡,抄下來有何用?就是又把它講出去、告訴別人你博學多問嗎?我主張,人要一邊學,一邊不斷的創造新的東西。你說,不行啊自己還嫩哪!那就一輩子去嫩捌!小學生學到的第一個字起,就可以開始創造新詞了,你還在等什麼?

什麼學海無垠,活到老學到老,我覺得已不合時宜。它太內斂了,太不屬於這個熱鬧的世紀,學習的時候,一定要一直不斷的思考與創造,一邊創造、再一邊學習;一邊寫、一邊吸收新知,才真正的讓自己成長了,才真正的對社會有貢獻了,才真正的為華人走到國際了,也才真正的做了一件除了在電視上嘲笑一個自己什麼都不懂的事之外真正了不起的事了。

所以,網路上的創意家們、「惡搞」、「善搞」的都一樣,耳朵摀起來,不要再聽那些老師的、不要再被那些記者給侮辱!自己先給自己一個「A+」,回到電腦前,繼續創作、繼續耕耘。


37盞暗號所傳遞的 1個訊息

July 22, 2006

img

芝加哥知名軟體公司37Signals是全世界績效最高的軟體公司之一,憑極少的人力與成本,幾年來推出了專案管理軟體BaseCamp、專門支援多人IM會談的CampFire、超簡單的個人資料管理小幫手Backpack、輕簡易用的共享寫字板Writeboard,個個都是小而美、有特色的網路產品,早就吸引了創投排隊等候,但他們不喜歡創投炒作賣高的方式,上周終於首肯拿了來自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的資金,希望後者幫他們帶到更遠的未來(而不是賣掉)。

在人人想騙創投錢的現今網路界,這間公司許多人眼中是一間「很有感覺」的公司,從他們的網站可嗅出一股清高、類似那個日本畫家畫的「不爽娃娃」的表情:「就是想做我自己!」

不過我可沒這麼清高。從創投角度來看,37signals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真正懂得「網站量產」的聰明人,它跳脫與其他大廠埋頭倣效競爭的思維,將網站的研發成本與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將效益發揮至最高。

「我們相信,現代的網站實在過於複雜,有太多功能、太多按鍵、太多東西要學。」他們的哲學一開始便開宗明義:「因此我們所製作的網站產品,功能總是刻意的簡單化。」

它堅持以使用感覺優先(usability first)的方式來進行研發,程式設計團隊不必太大,專注先推出一套「試用版」,試試水溫、看看使用者的接受度與改良建議,再從那邊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擴張;它堅持永遠免費的收費方式,來吸引大量的試用者,喜歡的話,再以一個月12至150美元不等的價格來購買其它附加功能。

37signals懂得軟體產品的「風水」,這風水就是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做風水師」,讓使用者來當風水師。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加上大量採用自行研發的簡單易用的Ruby on Rails以及傳奇性的丹麥工程師「DHH」之貢獻,37signals從頭到尾就只靠七個人,平均三個半月就可以做出一個新產品。

我就在想,今天37signals所位於的地點是互聯網業一點也不發達的芝加哥,和矽谷幾乎扯不上關聯;假如今天不是37signals,而是38signals? 三三八八打暗號,Made in Taiwan,台灣的公司,應該也可以走出這種程度。台灣就算沒有「DHH」,也有三個臭皮匠,臭皮匠總可以用Ruby on Rails和同樣的軟體開發哲學複製一個37Signals吧。

37盞暗號傳遞給台灣軟體界的只有一個訊息。一個走不出自己的路的產業,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斷的講、講、講。它有開不完的會、寫不完的報告、做不完的教育訓練,好多好多的課程、好多好多的學員與認證,卻沒有產品、沒有「Action Item」,這就是台灣的軟體業、網路界,假如現在停止做這些計畫,直接開始試水溫呢?直接做出一個東西,問問市場「你喜不喜歡?」

我曾拜訪過矽谷各創業成功者寫出一本書,理出的其中一個創業特質就是:「別想太多,捲起袖子直接做下去」。創業家私下透露,假如當年他們多想了這麼一點、猶豫了這麼一秒,現在他們就無法坐在這間會議室與我高聲暢談創業成功歷程。

「網站量產」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以小團隊、小成本,不花口水,先做事,做出一個小產品,然後立刻向國際市場測試成果,三個半月後出Alpha,半年出Beta,運氣好的話不到一年就可以開始獲利,不到一年,或許就能為台灣軟體的死結開創一條新生路。

台灣軟體界人手不足,但很多人都知道台灣需要發展這一塊。所以對於有志在這塊領域發展的人來說,它是一塊肥滋滋的機會,不要再去考什麼認證了,因為,這塊機會所缺乏的人才所需要竟然不是學習,而是創造。


Web 2.0 + 硬體產業?

July 21, 2006

img最近Mr.6出好運,認識了好幾位熱情的網路專家。昨天和其中一位有了一場有趣的對話,「有沒有可能將Web 2.0這個概念,沿伸到消費性電子、半導體、通訊光電、製造業去?」

最近政府看Web 2.0看得很兇,連帶所有的媒體也全都開始看Web 2.0,但眾所皆知台灣最強的,還是資訊硬體的設計與製造,未來的希望也維繫於它,總統最近有點忙,若總統看到這篇文章,那他可能會說:「誰能想到答案,我就把女兒嫁給他!」

Web 2.0和硬體可說是完全不搭的東西,可是也就因為它們不搭,才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也因為不搭,當我們想到某種方法為硬體產業注入Web 2.0元素時,就像為它背後加裝火箭筒爆發驚人推動力,將其他競爭者遠遠甩後頭。

對於很多業界人士來說,Web 2.0還是一個太新的觀念,他們還在慢慢學習著;他們在只閱讀媒體報導、自己沒有親身使用感受的情況下,對於Web 2.0最直接的印象大概就是「Web 2.0讓使用者可以貢獻智慧」,所以wiki一定是最主要的入門概念。於是有聰明人想到,可以將維基機制導入到工廠製程的改良上面,所有硬體廠商共同將製程放到資料庫去、共同修改,這樣就算大家都把工廠移到國外了,台灣人還是可以自己依那些共同集合的智慧,設新工廠。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Web 2.0一年級學生的課後作業,但還是值得網路先進們以鼓勵性質的拍拍手、喝個采了。

另外還有一個想法,透過類似open source的機制,硬體廠商只要提供API,讓所有人都可以共同編輯一些附加的功能,或與周邊連接(如Media Center與數位機上盒連接、手機與DVD連接)的介面程式,這樣一來,廠商可以像八爪章魚般以極迅速搶攻所有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現在所謂的Web 2.0,只是針對「內容」上面的改善,整個Web 2.0家族裡只有mashup那一塊算是在混合加總一些「工具」成另一個更棒的「工具」,但mashup嚴格說來仍然是「內容」上面的結合,如HousingMaps結合房租與地圖內容,WeatherBonk結合天氣、攝像與地圖,Drasco的則結合網拍項目與地圖,Bashr集合維基百科內容、照片與地圖等等。

可是這個產業專家所提的方向,卻是貢獻真正的純邏輯「程式」(當然前提是一定要發明更高階的程式語言,讓小學生和OL秘書只要拖曳圖象就可以為自己的手機、DVD、音響加上新功能)。想像這個畫面,我買了一台家裡吸塵機機器人iRobot Scooba(註:別真的連過去買,這不是廣告),用久了就發現它每次碰到柱子都要繞一大圈才回來清,於是我就改了一點程式,讓它只能移動一點點。這個程式自動上傳到iRobot網站,讓其他想使用的也可以下載,或再作修改擺回網站…。

我愛軟體,自從有了程式語言這個東西,讓那些充滿創意卻不想學數學算式的人,突然長了手腳,而且可以「分工創作」。從前只有最頂極的人才看得懂科學算式,現在有了微處理器、有了編譯器、有了IDE,只要懂一點點邏輯就可以開始創造;只要知道各電路元件特性就可以鋪局,才造就了二十一世紀屬於「工程師」的輝煌時代。現在,透過Web 2.0的穿針引線,軟體的程式語言或許又可以發展到另一波高峰,和我們的手機、電視、音響這些一樣碰得到、觸得到、也「改」得了。

Web 2.0再進一步,把更多的人找進來,比從前的Open source專案還要更多、更多的貢獻者,中學生也加入、婆婆媽媽也參一腳,多到某種程度之後,我已經無法想像世界可以變成什麼樣子!

或許,一套完美的人工智慧(AI)就這樣終於產生出來了。智慧無法用機器語言來生產,只能人工匯集、微調,經由Web 2.0的概念,注入了數不清的人力,終於,機器人問世了,喔,我的神我的主我的耶蘇聖母馬利亞,是Web 2.0讓機器人終於問世了!

(附圖Tim O’Reilly摘自http://articles.mongueurs.net/


Team and Concepts 遠從香港玩互聯網

July 21, 2006

img

香港商Team and Concept是一間相當有趣的軟體公司,顯然是五、六個從大學時代就一直在玩網路、創業大賽的年輕人,甫畢業便自己出錢集資出來一起創辦的,後來拿到一點點天使基金,團隊裡包括很強的開發人員(號稱小學二年級就會寫Basic程式語言)、很會寫流利英文的專業BP寫手(獲新加坡創業計畫寫作獎),還有一直不斷的觀察網路、欣賞網路的用心。

他們目前做得怎樣,我不知道,不過2005年它竟然搶搭風潮推出了一套EditGrid線上試算表,而且還是目前市場上頗受好評的,中文部落格評點的請看這裡這裡這裡

一般軟體公司從接案開始,賺點小錢;運氣好的,多接幾個類似的案子,便可以慢慢醞成穩定的產品,開始賺大錢。Team and Concept一開始做的是2001年很多矽谷創業家也在熱中的「活動管理」(Event Management)市場(今天幾點開某某會、工作人員有誰、與會人員旅館與住宿接機事宜等等),先搞了一個「個人活動管理系統」(personal event management)之後,賣不到什麼量,再往企業的方向搞出一個「活動資訊全系統」(Ev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他們現在搞的這個EditGrid線上試算表,和原本的生意可說是不太搭配,他們要搞mashup,也該搞個「總集活動一覽表」之類如WhatsthePlan.com,要不然也應該做個「群眾活動交換平台」如upcoming.org的,動作快一點的話,說不定Yahoo買的就是他們,而不是upcoming.org。由此可見,他們在活動的生意上可能有些挫敗,因此極思轉型。

這些只是看表自己想像說故事,我和團隊並不認識,也沒有拜訪過。重點是為什麼一間香港的軟體公司,竟然願意耗資源搞個mashup,是什麼思維讓他們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或許是因為香港本地科技內需市場真的太小,大陸亂成一團,相較之下,台灣軟體商的選擇太多了,所以永遠只是做漂漂亮亮完完整整的終端產品end product、賣台灣國內市場先。

其實,放一點資源在最新網路觀念,並不需要太多資源,卻有機會像EditGrid一樣,將公司的層面瞬間提升至國際水準。